期现相结合创新业务模式 产业加金融形成新质生产力

01

12
2024

期现相结合创新业务模式产业加金融形成新质生产力


农发集团每年玉米贸易规模超过百万吨,近两年玉米价格重心逐渐下移,为防范现货经营风险,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子公司粮食集团作为开展此业务的主体企业,由于价格波动较大,赚取价差的传统贸易模式存在较大的收益不确定性。当前市场新方法、新工具不断推陈出新,粮食集团顺应大势,积极尝试新业务。期货结合现货,产业加入金融,合理使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优势扩展生存空间。

自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以来,在严守套保原则的条件下,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套期保值业务不断贴合现货业务开展,并增加了期权作为套期保值的辅助工具。2024年,累计为25万吨玉米现货贸易进行套期保值。从综合效果上看,由于今年玉米处于单边下跌行情,运用套保工具提高了企业稳定盈利的能力。同时,粮食集团不断促进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合作,在业务实操、业务培训、业务管理等方面齐头并进。

参评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项目”,并获得项目补贴

依托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项目,引导粮食集团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带动企业迈出套期保值“第一步”,提升了企业参与衍生工具套保和风险管理能力,在促进企业实体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粮食集团成功申请参与大商所2023年度“企业风险管理计划”项目评选,并获得60万元项目补贴。

在业务不断深耕下,“企业风险管理计划”项目帮助企业实现了锁定销售利润、现货库存保值等风险管理诉求。通过该项期货套期保值操作有效降低了企业库存成本,部分弥补了现货库存减值的风险。项目运行效果良好,切实解决了经营中的部分难点和痛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该项目的运行,企业迈出了利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步,理顺了期现货有效结合的内部流程,也让公司领导和业务人员认识到期货套保的重要性,现货贸易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未来在利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方面能够更加稳健把握企业生产经营。

成功申报成为产融培训基地

通过一年的摸索,粮食集团运用衍生品套保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也得到了集团公司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认可,并成功申报成为大商所产融培训基地。产融培训基地申请本轮全国仅4家农产品企业获批,粮食集团成为吉林省内唯一一家企业。成为期货产融基地首先是对企业自身龙头企业、行业地位、吞吐能力、贸易量、期货交易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认可,标志着企业有着一个稳定、高效的期货交易环境,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锁定成本和利润。

成为产融基地的龙头企业将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大手拉小手”“期现手拉手”,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或周边企业共同学期货、用期货的局面,带动诸多企业运用期货和衍生品管理生产经营风险。通过产业会议、行业调研等方式,发挥产融培育基地行业示范带动作用,利用自身行业影响力,整合资源,引领带动更多上下游产业企业合理运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促进产融深度结合,促进期货服务福建实体经济,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及示范作用。同时,产融基地通过打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来源:粮食集团 米清

初审:王玉红

复审:杜宪宇

终审:周文学